• 赵谦 纸张,光点与海螺 对于海螺,人们有一种浪漫的讲法,说里面有着大海的声音;而不同的海螺则带有其来自不同海洋的声音。确实,当我们用耳朵贴近海螺,能听到仿佛风吹过海面呼啸而来的响声。然而在科学的解释之下,我们知道海螺内传来的声音乃是由于其内部的特殊腔体结构,周围环境中的声响与其共振产生的白噪声;而不同的“海声”则是腔体差别造成的共振差异。 面对和理解自然世界的过程中,观看、记录、辨析、分类、命名,以及想象和投射这些事物,一直是根植于人们面对时难以抑制的冲动——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理解和解释周遭的一切。而有一种被称为“实地指南”的书籍类型,专门用以教授人们如何在实地环境中通过各种细微的差异,如何辨别那些看起来近似的动物、植物、矿石等对象。 艺术家赵谦于2014年开启的《一份实地指南》,是一个以关注人的行为、图像的转译与叙事为核心的长期项目。与一般的实地指南不同,赵谦的“实地指南”不仅不试图将纷杂的世界变得清晰可辨,反而通过对传统意义上观看、文本、图像等背后的机制方式加以利用、操纵和篡改,艺术家通过混淆的过程中质疑那些我们那些被认为理所当然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在该项目的已完成章节中,《边缘与边角料》和《一步步绘制牙⻮草图》分别对碎片图像的叙事性以及图像剧场构筑的想象空间展开讨论。而本次展览《纸张,光点与海螺》是该项目中最新篇章《动物园制图计划》的一次小结和展示。展览将围绕着“纸张”所指向的承载摄影图像所需的实体物质及其结构,“光点”所表征的摄影的光学与数字特性,以及“海螺”所代表的更为广泛的符号及其隐喻,以及三者所共同塑造的语言规则与图像修辞展开讨论。 在展览的作品中,赵谦不仅对一些具体的形象(如《动物图像》等)加以收集,更对抽象的行为和概念加以归拢(如《大迁徙》、《离散》的等)。这些采集来源广泛的既有网络图像被打印在了纸张之上,随后被他用撕扯的方式仅保留下了有限的图像内容。而后,艺术家将这些碎裂的片段如同撒碎石子路一般,以均质地方式一层又一层地铺满,并扫描这些碎片并打印成为一张全新的犹如迷彩般的照片。在这一过程中,图像的世界经历了一个不断在物质和数字之间被摆布的过程(被拍摄的对象-数字图像-打印出来并被撕碎的照片-扫描的碎片照片集合-最终的照片)。正如这如迷彩般的全新图像所暗示的,原本图像的构图、尺度、功能、语境、乃至物质的特征都被消隐、破除、打散以至难以辨识;即便被扫描和再打印的过程“压平”之后,图像内部局部图像毛糙的纸张边缘仍旧提示出图像本体及其对象始终存在着的物质属性,并毫不避讳地提示出艺术家个体在改造图像时“暴力性”的举动与充分自主的姿态。 或许正如“动物园制图计划”这一题目所隐含着的那样,我们对于拍摄、占有、观看、传播图像的欲望,与人类捕获、圈养、规训动物并将他们囚禁到动物园中供人观看的行为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并无区别。而对于这个无限复杂且丰富的世界来说,人类企图以某种规则和方式收集、分类与命名来探究世界本质的行为,是否只是一场如美丽误会般的徒劳?

    赵谦

    纸张,光点与海螺

     

    对于海螺,人们有一种浪漫的讲法,说里面有着大海的声音;而不同的海螺则带有其来自不同海洋的声音。确实,当我们用耳朵贴近海螺,能听到仿佛风吹过海面呼啸而来的响声。然而在科学的解释之下,我们知道海螺内传来的声音乃是由于其内部的特殊腔体结构,周围环境中的声响与其共振产生的白噪声;而不同的“海声”则是腔体差别造成的共振差异。

     

    面对和理解自然世界的过程中,观看、记录、辨析、分类、命名,以及想象和投射这些事物,一直是根植于人们面对时难以抑制的冲动——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理解和解释周遭的一切。而有一种被称为“实地指南”的书籍类型,专门用以教授人们如何在实地环境中通过各种细微的差异,如何辨别那些看起来近似的动物、植物、矿石等对象。

     

    艺术家赵谦于2014年开启的《一份实地指南》,是一个以关注人的行为、图像的转译与叙事为核心的长期项目。与一般的实地指南不同,赵谦的“实地指南”不仅不试图将纷杂的世界变得清晰可辨,反而通过对传统意义上观看、文本、图像等背后的机制方式加以利用、操纵和篡改,艺术家通过混淆的过程中质疑那些我们那些被认为理所当然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在该项目的已完成章节中,《边缘与边角料》和《一步步绘制牙⻮草图》分别对碎片图像的叙事性以及图像剧场构筑的想象空间展开讨论。而本次展览《纸张,光点与海螺》是该项目中最新篇章《动物园制图计划》的一次小结和展示。展览将围绕着“纸张”所指向的承载摄影图像所需的实体物质及其结构,“光点”所表征的摄影的光学与数字特性,以及“海螺”所代表的更为广泛的符号及其隐喻,以及三者所共同塑造的语言规则与图像修辞展开讨论。

     

    在展览的作品中,赵谦不仅对一些具体的形象(如《动物图像》等)加以收集,更对抽象的行为和概念加以归拢(如《大迁徙》、《离散》的等)。这些采集来源广泛的既有网络图像被打印在了纸张之上,随后被他用撕扯的方式仅保留下了有限的图像内容。而后,艺术家将这些碎裂的片段如同撒碎石子路一般,以均质地方式一层又一层地铺满,并扫描这些碎片并打印成为一张全新的犹如迷彩般的照片。在这一过程中,图像的世界经历了一个不断在物质和数字之间被摆布的过程(被拍摄的对象-数字图像-打印出来并被撕碎的照片-扫描的碎片照片集合-最终的照片)。正如这如迷彩般的全新图像所暗示的,原本图像的构图、尺度、功能、语境、乃至物质的特征都被消隐、破除、打散以至难以辨识;即便被扫描和再打印的过程“压平”之后,图像内部局部图像毛糙的纸张边缘仍旧提示出图像本体及其对象始终存在着的物质属性,并毫不避讳地提示出艺术家个体在改造图像时“暴力性”的举动与充分自主的姿态。

     

    或许正如“动物园制图计划”这一题目所隐含着的那样,我们对于拍摄、占有、观看、传播图像的欲望,与人类捕获、圈养、规训动物并将他们囚禁到动物园中供人观看的行为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并无区别。而对于这个无限复杂且丰富的世界来说,人类企图以某种规则和方式收集、分类与命名来探究世界本质的行为,是否只是一场如美丽误会般的徒劳?

  • 艺术家:赵谦 赵谦(b. 1990, 江西九江),现居中国。赵谦关注流转的动物形象(特别是猪的形象),游戏的运行机制、行为与心理,图像的转译功能。个展曾于连州摄影博物馆、休斯顿摄影中心、芝加哥Filter空间和东京RPS画廊展出。他的作品广泛展出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K11艺术基金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都A4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爱尔兰拉什法恩汉姆城堡、Kala艺术中心、克罗地亚法国馆 、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奥格登南方艺术美术馆等。其作品还展出于英国Format摄影节、荷兰Unseen摄影节、新加坡国际摄影节、雅典摄影节、哥本哈根摄影节、罗兹国际摄影节、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厦门和艺术北京等。 赵谦曾获休斯顿摄影中心年度摄影奖(2019)、入围华宇青年奖(2020),并于斯沃琪和平饭店、A4美术馆、几点当代艺术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艺术中心(深圳)、Vermont艺术中心、Kala艺术中心和Cow House工作室参加艺术家驻地项目。 赵谦是图像艺术平台“副本”和图像学习小组”Play Under”的共同创始人。

    艺术家:赵谦

     

    赵谦(b. 1990, 江西九江),现居中国。赵谦关注流转的动物形象(特别是猪的形象),游戏的运行机制、行为与心理,图像的转译功能。个展曾于连州摄影博物馆、休斯顿摄影中心、芝加哥Filter空间和东京RPS画廊展出。他的作品广泛展出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K11艺术基金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都A4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爱尔兰拉什法恩汉姆城堡、Kala艺术中心、克罗地亚法国馆 、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奥格登南方艺术美术馆等。其作品还展出于英国Format摄影节、荷兰Unseen摄影节、新加坡国际摄影节、雅典摄影节、哥本哈根摄影节、罗兹国际摄影节、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厦门和艺术北京等。

     

    赵谦曾获休斯顿摄影中心年度摄影奖(2019)、入围华宇青年奖(2020),并于斯沃琪和平饭店、A4美术馆、几点当代艺术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艺术中心(深圳)、Vermont艺术中心、Kala艺术中心和Cow House工作室参加艺术家驻地项目。

     

    赵谦是图像艺术平台“副本”和图像学习小组”Play Under”的共同创始人。

  • 策展人:沈宸 策展人,工作生活于北京,现任职于空白空间。曾担任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提名人,马格南基金会Abigail Cohen奖学金提名人,卡塞尔摄影书节年度摄影书奖提名人,瑞士Vontebel艺术基金奖项提名人等。其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政治法学学士、新媒体理学硕士及摄影纯艺术硕士学位。策展的项目包括“论方法——康迪达·赫弗个展”(2015)、“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2015)、“身形剧本”(2016)、“卡塞尔摄影书节 & Éditions Bessard | 北京特别展”(2016)、“卡塔姿娜·科兹拉个展”(2016)、“庞然无声”(2017)、“陈象:蜕变——瓦莱丽·蓓琳摄影展”,“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2017)、“幻痛诊所”(2017)、“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2018)、“漫游者之歌”(2019)、“练习曲”(2020)、“感召”(2021)等。2019年凭借策展项目“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

    策展人:沈宸

     

    策展人,工作生活于北京,现任职于空白空间。曾担任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提名人,马格南基金会Abigail Cohen奖学金提名人,卡塞尔摄影书节年度摄影书奖提名人,瑞士Vontebel艺术基金奖项提名人等。其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政治法学学士、新媒体理学硕士及摄影纯艺术硕士学位。策展的项目包括“论方法——康迪达·赫弗个展”(2015)、“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2015)、“身形剧本”(2016)、“卡塞尔摄影书节 & Éditions Bessard | 北京特别展”(2016)、“卡塔姿娜·科兹拉个展”(2016)、“庞然无声”(2017)、“陈象:蜕变——瓦莱丽·蓓琳摄影展”,“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2017)、“幻痛诊所”(2017)、“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2018)、“漫游者之歌”(2019)、“练习曲”(2020)、“感召”(2021)等。2019年凭借策展项目“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

  • 赵谦,《蜥蜴与乌龟》,2020年。艺术微喷,120cm x 16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赵谦,《猪的照片》,2021年。艺术微喷,40cm x 6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赵谦,《动物头像》,2022年。艺术微喷,60cm x 4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赵谦,#1,2022年。艺术微喷,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赵谦,《便宜的海洋》,2020年。综合媒介,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