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泳因 半梦 戈塞:“你们没有现实的观念。这不是做梦,这都是真的!” 塞维尔:“我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戈塞先生。留波夫跟我谈过这种字眼。现实是既了解世界、也了解自己的梦的人。你们心智错乱:一千个人中也找不到一个懂得如何做梦的人。甚至留波夫也不懂,而他是你们中最好的人。你们睡觉,醒来,忘记自己的梦,然后再次入睡,再次醒来,就这样度过了这一生,而你们认为这就是生命,是现实!” 厄休拉·勒古恩,《世界的词语是森林》 让我们来谈论梦吧!我们尽可以躺在床垫上,伴着梦境相关的图景,浏览别人的梦境;在这里,我们了解一杯以发梦者的梦境为蓝本的鸡尾酒,打印并带走贴纸,在任意地方张贴;或者我们亲自做梦——陈泳因的参与式项目《半梦》带来了这样的空间。不论参与者的身份、年纪、阶级或者种族,这个起始于2020年并涵盖五个阶段的项目的核心是令每一位发梦者都能遇到匹配的一方。 《半梦》创造了一个领域,在这里梦与现实之间重叠在一起。关于梦与现实的讨论由来已久。艺术家推崇约翰·列侬(John Lennon)的文字:“一个人的梦只是梦,两个人一起做的梦就是现实。”而作家勒古恩提出了相似的概念,她在小说中也讨论了一种人:梦者,梦者之中又有“沙伯”。“沙伯”是神,它的意思是“翻译者”。 本文开篇引用中的塞维尔就是沙伯。沙伯不仅是将梦和哲学的语言,翻译成日常交流的语言的人,他也是一个可以把核心的视觉体验翻译成清醒生活的人:一个充当两种现实之间联系的人——这两种现实被当地人视为平等,一个是“梦之时”,一个是“世界之时”。 “梦之时”与“世界之时”的论述,就是我们在地球上会讨论的梦境与所谓的“现实”(抑或可以理解为清醒的生活)。关于两种境地的联系尽管至关重要,却是晦暗模糊的。翻译者便是如此的连接纽带:一个可以大声说出潜意识知觉的人。我认为《半梦》也是翻译者,它打破了语言、媒介的壁垒。无论参与者诉诸的途径是文字、图像、视频或者声音,他们都在诉说,或者说《半梦》项目的目标就是说出。“说出”这个词就是在行动,在做一件新的事情。 小说中,沙伯将一个新词带进他民众的语言中。他完成了一个新的行动。今天,我们在这里,穿越过不同文化背景的桥梁,真挚地相信彼此的梦,愿意共同地在梦上面花费时间与精力。这项关乎信任的项目,其内核与物质性相去甚远,它肯定着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无论是做梦,或者是以发梦者的身份参与《半梦》,我都认为这是一种性价比颇高的度过时间的方式。毕竟,在地球上生活花费不多。譬如,梦境不收入场费。幻想只有在破灭时才须付出代价。身体的租用费——用身体支付。(辛波斯卡《这里》)

    陈泳因

    半梦

     

    戈塞:“你们没有现实的观念。这不是做梦,这都是真的!”

     

    塞维尔:“我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戈塞先生。留波夫跟我谈过这种字眼。现实是既了解世界、也了解自己的梦的人。你们心智错乱:一千个人中也找不到一个懂得如何做梦的人。甚至留波夫也不懂,而他是你们中最好的人。你们睡觉,醒来,忘记自己的梦,然后再次入睡,再次醒来,就这样度过了这一生,而你们认为这就是生命,是现实!”

     

    厄休拉·勒古恩,《世界的词语是森林》

     

     

    让我们来谈论梦吧!我们尽可以躺在床垫上,伴着梦境相关的图景,浏览别人的梦境;在这里,我们了解一杯以发梦者的梦境为蓝本的鸡尾酒,打印并带走贴纸,在任意地方张贴;或者我们亲自做梦——陈泳因的参与式项目《半梦》带来了这样的空间。不论参与者的身份、年纪、阶级或者种族,这个起始于2020年并涵盖五个阶段的项目的核心是令每一位发梦者都能遇到匹配的一方。

     

    《半梦》创造了一个领域,在这里梦与现实之间重叠在一起。关于梦与现实的讨论由来已久。艺术家推崇约翰·列侬(John Lennon)的文字:“一个人的梦只是梦,两个人一起做的梦就是现实。”而作家勒古恩提出了相似的概念,她在小说中也讨论了一种人:梦者,梦者之中又有“沙伯”。“沙伯”是神,它的意思是“翻译者”。

     

    本文开篇引用中的塞维尔就是沙伯。沙伯不仅是将梦和哲学的语言,翻译成日常交流的语言的人,他也是一个可以把核心的视觉体验翻译成清醒生活的人:一个充当两种现实之间联系的人——这两种现实被当地人视为平等,一个是“梦之时”,一个是“世界之时”。

     

    “梦之时”与“世界之时”的论述,就是我们在地球上会讨论的梦境与所谓的“现实”(抑或可以理解为清醒的生活)。关于两种境地的联系尽管至关重要,却是晦暗模糊的。翻译者便是如此的连接纽带:一个可以大声说出潜意识知觉的人。我认为《半梦》也是翻译者,它打破了语言、媒介的壁垒。无论参与者诉诸的途径是文字、图像、视频或者声音,他们都在诉说,或者说《半梦》项目的目标就是说出。“说出”这个词就是在行动,在做一件新的事情。

     

    小说中,沙伯将一个新词带进他民众的语言中。他完成了一个新的行动。今天,我们在这里,穿越过不同文化背景的桥梁,真挚地相信彼此的梦,愿意共同地在梦上面花费时间与精力。这项关乎信任的项目,其内核与物质性相去甚远,它肯定着所有参与者的价值观。无论是做梦,或者是以发梦者的身份参与《半梦》,我都认为这是一种性价比颇高的度过时间的方式。毕竟,在地球上生活花费不多。譬如,梦境不收入场费。幻想只有在破灭时才须付出代价。身体的租用费——用身体支付。(辛波斯卡《这里》)

  • 艺术家:陈泳因 1987年生于中国香港,大学时期主修视觉传达,其后修读摄影,并于2021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艺术教育硕士学位。个人感知、物质性与日常生活被忽略的细节是她的主要兴趣和创作题材。善于以影像及场域特定创作,艺术家基于喜爱协助他人联系及其作品发展,在她进行中的参与式艺术项目《半梦》中,延续探索人与人的关系、个人记忆,以及它们与城市生活种种片段的联接。 陈泳因曾于2013年连州国际摄影节,韩国首尔KIGOJA艺术空间,中国香港CHARBON艺术空间及广州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举行个展,并在美国纽约,英国多地,韩国光州,中国北京、澳门及香港不同展览展出其作品。其作品入选2015年三影堂摄影奖,2019年华宇青年奖及第四届 VH Award。陈氏被选为2021年度Cultured Magazine年轻艺术家,并获得Pritzker Fellowship。陈泳因现生活于芝加哥及中国香港。

    艺术家:陈泳因

     

    1987年生于中国香港,大学时期主修视觉传达,其后修读摄影,并于2021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艺术教育硕士学位。个人感知、物质性与日常生活被忽略的细节是她的主要兴趣和创作题材。善于以影像及场域特定创作,艺术家基于喜爱协助他人联系及其作品发展,在她进行中的参与式艺术项目《半梦》中,延续探索人与人的关系、个人记忆,以及它们与城市生活种种片段的联接。

     

    陈泳因曾于2013年连州国际摄影节,韩国首尔KIGOJA艺术空间,中国香港CHARBON艺术空间及广州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举行个展,并在美国纽约,英国多地,韩国光州,中国北京、澳门及香港不同展览展出其作品。其作品入选2015年三影堂摄影奖,2019年华宇青年奖及第四届 VH Award。陈氏被选为2021年度Cultured Magazine年轻艺术家,并获得Pritzker Fellowship。陈泳因现生活于芝加哥及中国香港。

  • 策展人:孙文杰 1989年生于辽宁大连,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她是一位策展人、撰稿人。孙文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并取得策展专业艺术硕士学位。2016年她加入红砖美术馆,从2017年至今担任红砖美术馆的展览部部长一职。她参与策划的展览包括:缓慢的归乡,香格纳画廊,北京(2021-2022);繁有邀请必有回应:朱迪·芝加哥 x 斯坦利·惠特尼,Longlati 基金会,上海(2020);逃离路线:曼谷艺术双年展,曼谷,泰国(2020);陈子豪:2.5D,唐人艺术中心,曼谷,泰国(2019);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红砖美术馆,北京(2017);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80、90年代,红砖美术馆,北京(2016);重新编码,央美国际,北京(2016);一个关于展览的展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1)等。

    策展人:孙文杰

     

    1989年生于辽宁大连,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她是一位策展人、撰稿人。孙文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并取得策展专业艺术硕士学位。2016年她加入红砖美术馆,从2017年至今担任红砖美术馆的展览部部长一职。她参与策划的展览包括:缓慢的归乡,香格纳画廊,北京(2021-2022);繁有邀请必有回应:朱迪·芝加哥 x 斯坦利·惠特尼,Longlati 基金会,上海(2020);逃离路线:曼谷艺术双年展,曼谷,泰国(2020);陈子豪:2.5D,唐人艺术中心,曼谷,泰国(2019);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红砖美术馆,北京(2017);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80、90年代,红砖美术馆,北京(2016);重新编码,央美国际,北京(2016);一个关于展览的展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1)等。

  • 陈泳因,《半梦》,2021年。海报。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泳因,《半梦》,2021年。网站。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泳因,《一杯以发梦者的梦为蓝本的鸡尾酒 I》录像静帧,2022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泳因,《一杯以发梦者的梦为蓝本的鸡尾酒 I》,2022年。摄影。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泳因,《一杯以发梦者的梦为蓝本的鸡尾酒 I 配方》,2022年。摄影。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泳因,《一杯以发梦者的梦为蓝本的鸡尾酒 II》,2022年。摄影。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泳因,《一杯以发梦者的梦为蓝本的鸡尾酒 II 配方》,2022年。摄影。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泳因,《半梦》分享梦贴纸,2021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