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萧伊 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 人类最大的欲求,莫过于对时间的欲望。不论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又或者企图离开当下,拨开时间的阻隔,通晓过去,预测未来。然而有一种“残酷”的说法,其实时间并非客观存在,存在的只是运动和事物变化的过程,时间只是人类主观地依据物质变化的规律定义描述变化进行程度的物理量。若如是,当我们谈论历经6500万年而形成的山脉时,时间意味着什么? 身临崇高的风景之中,试图以人的尺度去丈量这片广袤土地的行为总难免显得进退失据。唯有从那些矿石褶皱的纹理上,山峦裂缝间传来的回响或者山民代代传颂却几近失传的只言片语里,一探这片土地意欲诉说的秘密。艺术家陈萧伊的长期项目《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将脚步、目光和思绪投注到横亘中国西南40万平方公里的横断山脉中,并围绕着人类纪之下的矿山、矿洞、矿石和人类的迷狂与欲望展开。 据说,约2亿年前,今天横断山脉所处的位置,乃是一片汪洋,被人以海神的名字称为特提斯海。而后地动海退山摇,才渐渐有了现在横断山脉的样子。再后来才有了人类迁徙并定居于此。在影片《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中,艺术家数次造访横断山脉,并将她的目光与思绪聚焦于群山中的废弃矿区与丛林。山峦依然高耸,湖水仍然澄明,但没头没尾的公路与斜歪的电线杆相伴,已然废弃的民屋身后潜藏着晦暗而深幽的矿井。冒失的现代人经过,留下,挫败,却仍尴尬地不肯退场。画外的旁音中,尔苏族老人用正在消亡的话语,讲述有关白海螺的古老寓言,那是山与海曾同源,人类与自然曾和平相处的证迹。若风不劲吹,石不坠落,便已是群山的善意。蛮荒,才是横断山的祝福与馈赠。 在《山的手相》中,艺术家将依附于地面的视角升高,俯瞰已然因矿业的发展而碎裂的大地。蜿蜒的公路依循着山体的轨迹不断延展,也印刻出山峰和山谷间另一种醒目的通路,如同手心中划出的伤口。艺术家将这些片段收集起来,为群山占卜,也试图一探我们的未来的可能。与此同时,在《横断地星图》中,艺术家将视角拉到更为高远的地步,依靠现代技术手段,以卫星定位的方式结合多年来的调研成果,将矿区与矿床的活跃程度幻化为星等不同的光亮。这些明亮或晦暗的“星星”与山脉、河流相连,我们仿佛看到是一片倒映在地表与地底的隐秘星空。而在《心跳》中,艺术家与上述方式反其道而行,将视角无限地降至地表与密林和碎石间。通过她秘密架设的红外摄像机中,山林中真正的动物居民如精灵般以谨小慎微的姿态跃入到我们的视野当中,为我们展现出另一个因人类活动而不断限缩但盎然的平行生命世界。 “静止不动的大地会泛起涟漪吗 ?”艺术家在自述中这样问道。而倘若我们将时间凝练、速移,看到的或将是大地的运动如波涛般翻涌。所以,于我们而言,谈论历经6500万年而形成的山脉时,时间意味着什么,或许答案是,时间是对因果的敬畏,从未止息。

    陈萧伊

    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

     

    人类最大的欲求,莫过于对时间的欲望。不论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又或者企图离开当下,拨开时间的阻隔,通晓过去,预测未来。然而有一种“残酷”的说法,其实时间并非客观存在,存在的只是运动和事物变化的过程,时间只是人类主观地依据物质变化的规律定义描述变化进行程度的物理量。若如是,当我们谈论历经6500万年而形成的山脉时,时间意味着什么?

     

    身临崇高的风景之中,试图以人的尺度去丈量这片广袤土地的行为总难免显得进退失据。唯有从那些矿石褶皱的纹理上,山峦裂缝间传来的回响或者山民代代传颂却几近失传的只言片语里,一探这片土地意欲诉说的秘密。艺术家陈萧伊的长期项目《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将脚步、目光和思绪投注到横亘中国西南40万平方公里的横断山脉中,并围绕着人类纪之下的矿山、矿洞、矿石和人类的迷狂与欲望展开。

     

    据说,约2亿年前,今天横断山脉所处的位置,乃是一片汪洋,被人以海神的名字称为特提斯海。而后地动海退山摇,才渐渐有了现在横断山脉的样子。再后来才有了人类迁徙并定居于此。在影片《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中,艺术家数次造访横断山脉,并将她的目光与思绪聚焦于群山中的废弃矿区与丛林。山峦依然高耸,湖水仍然澄明,但没头没尾的公路与斜歪的电线杆相伴,已然废弃的民屋身后潜藏着晦暗而深幽的矿井。冒失的现代人经过,留下,挫败,却仍尴尬地不肯退场。画外的旁音中,尔苏族老人用正在消亡的话语,讲述有关白海螺的古老寓言,那是山与海曾同源,人类与自然曾和平相处的证迹。若风不劲吹,石不坠落,便已是群山的善意。蛮荒,才是横断山的祝福与馈赠。

     

    在《山的手相》中,艺术家将依附于地面的视角升高,俯瞰已然因矿业的发展而碎裂的大地。蜿蜒的公路依循着山体的轨迹不断延展,也印刻出山峰和山谷间另一种醒目的通路,如同手心中划出的伤口。艺术家将这些片段收集起来,为群山占卜,也试图一探我们的未来的可能。与此同时,在《横断地星图》中,艺术家将视角拉到更为高远的地步,依靠现代技术手段,以卫星定位的方式结合多年来的调研成果,将矿区与矿床的活跃程度幻化为星等不同的光亮。这些明亮或晦暗的“星星”与山脉、河流相连,我们仿佛看到是一片倒映在地表与地底的隐秘星空。而在《心跳》中,艺术家与上述方式反其道而行,将视角无限地降至地表与密林和碎石间。通过她秘密架设的红外摄像机中,山林中真正的动物居民如精灵般以谨小慎微的姿态跃入到我们的视野当中,为我们展现出另一个因人类活动而不断限缩但盎然的平行生命世界。

     

    “静止不动的大地会泛起涟漪吗 ?”艺术家在自述中这样问道。而倘若我们将时间凝练、速移,看到的或将是大地的运动如波涛般翻涌。所以,于我们而言,谈论历经6500万年而形成的山脉时,时间意味着什么,或许答案是,时间是对因果的敬畏,从未止息。

  • 艺术家:陈萧伊 陈萧伊 陈萧伊(b.1992)出生于中国四川,于 2014 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摄影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成都。她的作品基于摄影,并不局限在具体的媒介当中,通过生产图像的方式, 关注于生命体的微妙感知,并不断挑战既定的逻辑、感知与想象来探讨存在本身的问题。在近年来持续进展的项目中,她关注过往历史中西部作为资源区,聚焦于横断山脉区域的矿山与开采遗迹为切口,持续地打捞那些失落的时间,自然与大地的迷团。从过去的采矿业到如今的山地生境,她在山脉的时空堆叠与土地关系中展开工作,并尝试通过更旷阔的叙事对西部山地进行 “影像的扫描”。 她的作品曾获得中国第七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入选福布斯 2017“30 UNDER30(Art)”亚洲榜单,并参与诸多国内外展览。她的个展项目有“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22),“争执”(成都当代影像馆,成都,2020),“他乡异客”(千高原艺术空间项目,瑞士巴塞尔 LISTE,2019),“他乡异客:当我独自盛开时,世界还在沉睡”(瑞士 The Crochetan 剧院,2018;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8),“One Giant Leap” (Matèria Gallery,罗马,2017),“Never!”(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17),“Art projects”(伦敦艺术博览会,2017),“The Inadequacy...

    艺术家:陈萧伊

     

    陈萧伊

     

    陈萧伊(b.1992)出生于中国四川,于 2014 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摄影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成都。她的作品基于摄影,并不局限在具体的媒介当中,通过生产图像的方式, 关注于生命体的微妙感知,并不断挑战既定的逻辑、感知与想象来探讨存在本身的问题。在近年来持续进展的项目中,她关注过往历史中西部作为资源区,聚焦于横断山脉区域的矿山与开采遗迹为切口,持续地打捞那些失落的时间,自然与大地的迷团。从过去的采矿业到如今的山地生境,她在山脉的时空堆叠与土地关系中展开工作,并尝试通过更旷阔的叙事对西部山地进行 “影像的扫描”。  

     

    她的作品曾获得中国第七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入选福布斯 2017“30  UNDER30(Art)”亚洲榜单,并参与诸多国内外展览。她的个展项目有“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22),“争执”(成都当代影像馆,成都,2020),“他乡异客”(千高原艺术空间项目,瑞士巴塞尔 LISTE,2019),“他乡异客:当我独自盛开时,世界还在沉睡”(瑞士 The Crochetan 剧院,2018;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8),“One Giant Leap” (Matèria Gallery,罗马,2017),“Never!”(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17),“Art projects”(伦敦艺术博览会,2017),“The  Inadequacy  of  Language”(Matèria  Gallery,罗马, 2016)。 

  • 策展人:沈宸 策展人,工作生活于北京,现任职于空白空间。曾担任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提名人,马格南基金会Abigail Cohen奖学金提名人,卡塞尔摄影书节年度摄影书奖提名人,瑞士Vontebel艺术基金奖项提名人等。其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政治法学学士、新媒体理学硕士及摄影纯艺术硕士学位。策展的项目包括“论方法——康迪达·赫弗个展”(2015)、“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2015)、“身形剧本”(2016)、“卡塞尔摄影书节 & Éditions Bessard | 北京特别展”(2016)、“卡塔姿娜·科兹拉个展”(2016)、“庞然无声”(2017)、“陈象:蜕变——瓦莱丽·蓓琳摄影展”,“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2017)、“幻痛诊所”(2017)、“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2018)、“漫游者之歌”(2019)、“练习曲”(2020)、“感召”(2021)等。2019年凭借策展项目“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

    策展人:沈宸

    策展人,工作生活于北京,现任职于空白空间。曾担任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提名人,马格南基金会Abigail Cohen奖学金提名人,卡塞尔摄影书节年度摄影书奖提名人,瑞士Vontebel艺术基金奖项提名人等。其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政治法学学士、新媒体理学硕士及摄影纯艺术硕士学位。策展的项目包括“论方法——康迪达·赫弗个展”(2015)、“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2015)、“身形剧本”(2016)、“卡塞尔摄影书节 & Éditions Bessard | 北京特别展”(2016)、“卡塔姿娜·科兹拉个展”(2016)、“庞然无声”(2017)、“陈象:蜕变——瓦莱丽·蓓琳摄影展”,“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2017)、“幻痛诊所”(2017)、“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2018)、“漫游者之歌”(2019)、“练习曲”(2020)、“感召”(2021)等。2019年凭借策展项目“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

  • 陈萧伊,《俯瞰者#6》,2021年。艺术微喷,168 X 10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萧伊,《横截面:群动》,2021年。艺术微喷,80 X 12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萧伊,《山的手相》,2021年。UV印刷铝板,50 X 22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萧伊,《心跳:鸟巢、常客、雨中的豪猪、鹿眼、雪季、夜行动物、风吹草动》,2021-2022年。红外线摄像,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萧伊,《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影像静帧,2022年。4K影像,24’52”。图片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