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在的暗箱 在当代艺术中,胡为一的《侵蚀》系列完成了一次对影像本质的深刻叩问。这位年轻艺术家选择将自身转化为一个活的化学反应装置——他把拍摄过山川自然的胶卷浸入自己的胃酸中,任由这种消化液对影像进行不可预测的改造。这一行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了全新维度。 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指出,摄影镜头常在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建立安全距离。胡为一的《侵蚀》彻底颠覆了这种“旁观者”姿态。当壮丽的山川影像被投入胃酸,艺术家实际上是在用最私密的体内环境“消化”最宏大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打破了人体内部与外部自然的界限,将自然从被观看的客体转变为被身体“代谢”的对象。 与早期《蓝色骨头》系列处理他人X光片的方式不同,《侵蚀》展现了更直接的身体介入。艺术家将创作主动权部分让渡给身体机能——胃酸的浓度、作用时间等生理变量都成为塑造影像的“共同作者”。被拍摄的自然景观在经历体内消化后,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形态。 最终呈现的影像上,山川轮廓在胃酸侵蚀下变得模糊,自然景观与化学痕迹相互交融。这些被身体“消化”过的自然影像,既保留原始景观的片段,又承载身体作用的印记。它们不再是客观记录,而成为人与自然互动的感性遗迹。 通过《侵蚀》,胡为一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象化为消化代谢的过程。我们像消化食物一样消化着对自然的感知体验。这种“消化”是充满创造性的转化——自然景观经过身体内部环境,被赋予个体化的理解与情感。 在数码影像泛滥的时代,胡为一的《侵蚀》,给予我们从内在世界中获得新的关于生命与自然的解释。那些被胃酸侵蚀的影像,恰如记忆中自然的样子——既熟悉又陌生,在不断的消化与转化中,生长出新的意义。 请注意那些迷人的细节:腐蚀产生的药剂膜消融,晕染出如血管般的网络,色彩在消亡中迸发出最后的绚烂。这些都不是数字特效能够模拟的真实,是物质世界最诚实的表情。 在追求完美和永存的数字时代,胡为一的作品反而让我们松一口气。它告诉我们:变化无可避免,衰败也是美的一种。就像我们接受自己会变老、会有皱纹一样,或许我们也可以学会爱上影像的瑕疵与蜕变。 请放任你的感官,直接体验这些正在发生的作品。它们不是静止的图画,而是生命过程的切片。在这里,让我们一起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永恒?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些正在呼吸的影像之中。 文 / 王溪

    内在的暗箱

     

    在当代艺术中,胡为一的《侵蚀》系列完成了一次对影像本质的深刻叩问。这位年轻艺术家选择将自身转化为一个活的化学反应装置——他把拍摄过山川自然的胶卷浸入自己的胃酸中,任由这种消化液对影像进行不可预测的改造。这一行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了全新维度。

     

    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指出,摄影镜头常在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建立安全距离。胡为一的《侵蚀》彻底颠覆了这种“旁观者”姿态。当壮丽的山川影像被投入胃酸,艺术家实际上是在用最私密的体内环境“消化”最宏大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打破了人体内部与外部自然的界限,将自然从被观看的客体转变为被身体“代谢”的对象。

     

    与早期《蓝色骨头》系列处理他人X光片的方式不同,《侵蚀》展现了更直接的身体介入。艺术家将创作主动权部分让渡给身体机能——胃酸的浓度、作用时间等生理变量都成为塑造影像的“共同作者”。被拍摄的自然景观在经历体内消化后,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形态。

     

    最终呈现的影像上,山川轮廓在胃酸侵蚀下变得模糊,自然景观与化学痕迹相互交融。这些被身体“消化”过的自然影像,既保留原始景观的片段,又承载身体作用的印记。它们不再是客观记录,而成为人与自然互动的感性遗迹。

     

    通过《侵蚀》,胡为一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象化为消化代谢的过程。我们像消化食物一样消化着对自然的感知体验。这种“消化”是充满创造性的转化——自然景观经过身体内部环境,被赋予个体化的理解与情感。

     

    在数码影像泛滥的时代,胡为一的《侵蚀》,给予我们从内在世界中获得新的关于生命与自然的解释。那些被胃酸侵蚀的影像,恰如记忆中自然的样子——既熟悉又陌生,在不断的消化与转化中,生长出新的意义。

     

    请注意那些迷人的细节:腐蚀产生的药剂膜消融,晕染出如血管般的网络,色彩在消亡中迸发出最后的绚烂。这些都不是数字特效能够模拟的真实,是物质世界最诚实的表情。

     

    在追求完美和永存的数字时代,胡为一的作品反而让我们松一口气。它告诉我们:变化无可避免,衰败也是美的一种。就像我们接受自己会变老、会有皱纹一样,或许我们也可以学会爱上影像的瑕疵与蜕变。

     

    请放任你的感官,直接体验这些正在发生的作品。它们不是静止的图画,而是生命过程的切片。在这里,让我们一起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永恒?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些正在呼吸的影像之中。

     

    / 王溪

  • 艺术家:胡为一 胡为一 199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获得公共艺术学士学位及媒体文学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上海。胡为一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中展出和收藏,其中包括苏黎世 Helmhaus 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当代美术馆、鹿特丹 V2 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台北亚洲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民生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等。胡为一获得 2014 年第二届华宇青年奖组委会大奖。

    艺术家:胡为一

     

    胡为一 199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获得公共艺术学士学位及媒体文学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上海。胡为一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中展出和收藏,其中包括苏黎世 Helmhaus 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当代美术馆、鹿特丹 V2 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台北亚洲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民生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等。胡为一获得 2014 年第二届华宇青年奖组委会大奖。

  • 策展人:王溪 王溪,英国伯顿大学摄影史学博士、国际策展人、中国摄影史学专家、杂志专栏撰稿人、谢画廊创始人。现任谢画廊总监、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合作发展部总监。

    策展人:王溪

     

    王溪,英国伯顿大学摄影史学博士、国际策展人、中国摄影史学专家、杂志专栏撰稿人、谢画廊创始人。现任谢画廊总监、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合作发展部总监。

  • 胡为一,《侵蚀—幺妹峰 No.1》,2022。数码微喷、迪亚塞克装裱、实木框,200 × 107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胡为一,《侵蚀—阿布吉措 No.9》,2021年。数码微喷、迪亚塞克装裱、实木框,73 × 157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胡为一,《侵蚀—玉龙雪山No.8》,2021年。数码微喷、铝塑板、亚克力、实木框,72 × 7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胡为一,《侵蚀—祁连山脉No.2》,2022年。数码微喷、迪亚塞克装裱、实木框,200 × 10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胡为一,《侵蚀—五冠峰No.12022年。数码微喷、迪亚塞克装裱、实木框,93 × 20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胡为一,《侵蚀—张家界 No.1》,2023年。数码微喷、迪亚塞克装裱、实木框,150 × 8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谢画廊

     

    画廊成立于2019年,是中南地区首批专注于当代艺术的专业画廊之一。作为一家专业代理和销售当代艺术品的机构,谢画廊以传播和推广当代艺术为宗旨,希望能持续不断地将国内外优秀的当代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推介到长沙,致力于成为当代艺术品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