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指南 |Poet's Guide to Life “如果我们希望被允许窥见生命的秘密,必须牢记两件事: 首先,有一首宏大的旋律,物体与气味、感受与过去的生活、黎明与梦境,均等地参与其中,其次,还有那些个体的声音,它们共同补全并完善了这场完整的合唱。” ——《生活指南》里尔克 在这个世界,理性与功利常常支配着我们的选择,但真正触动心弦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无用、却令人驻足的瞬间。 在孙瑞祥的观看语境下,我们缓缓进入“静物的呼吸频率”。他镜头下的静物作为记忆的载体,带着过去的痕迹和被时间触摸过的质地。摄影可以让物件成为记忆的显影纸,既是物,也是隐喻——每一片折痕、每一抹阴影,都是某个时刻的回声,它们被放置在此,不是为了被观看,而是为了被记起。摄影轻轻掀开它的边角,让那层沉睡的空气与我们相遇。静物的表面,光线缓步行走,仿佛在翻阅一本极薄的相册。摄影凝视被忽略的细节,让光影与物体的呼吸穿透陶釉的细孔、木纹的褶皱与布料的纤丝,缓缓渗入时间的纹理之中。 本次展览以静物为叙事起点,作品系列《静日》,既是安静的日子,也是将近日常的注视。从眼前的“近日”出发,进入一种更深、更缓、更持久的凝视状态。犹如一位诗人手持生活指南,带领我们穿梭于日常的表象与内涵之间。它不拘泥于功能性叙述,而是在静谧的影像细节中探寻日常物件背后的质感、情绪与存在感。展览通过感知、认知与视角等主题,交织看似简单的日常符号与深蕴文化、哲学的意义,透过影像赋予平凡事物非凡生命,引发过去与现在、艺术与文学间的对话。艺术家在工作室中珍藏的物品,成为观察与想象融合的见证。作品避免明显的感情流露,以克制的姿态指引我们回归观看本质,鼓励观者与视觉世界直接互动,去体察每一个被凝固的瞬间。 在这里,作品的意义不被固定,而是在诗意的层次中时隐时现。孙瑞祥本能地记录形式的无常,却选择用直白的叙事传递情感。他坚信,相较于摄影的主题,观看本身更为重要。那些反复出现的母题与日常物——石块、楼梯、干花、肖像与树木——是他创作的基石,更是引领观者重返生活本源的指南。孙瑞祥摆脱叙事窠臼,邀请观者专注于画面本身,感受那转瞬即逝的纯粹视觉体验。正如SIGMA BF相机所倡导的Beautiful Foolishness精神,摄影不再是简单记录,而是一次逆流而上的选择——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不被取代的美。 此刻,时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物件之间的距离——当我们走近它们,我们触碰到自己的过去。这是一种来自近日的亲近感,也是来自静日的沉思力。它提醒我们,在生活的细节处,依然可以找到与世界对话的缝隙——近且真,静而丰。

    生活指南 Poet's Guide to Life

     

    如果我们希望被允许窥见生命的秘密,必须牢记两件事:

    首先,有一首宏大的旋律,物体与气味、感受与过去的生活、黎明与梦境,均等地参与其中,其次,还有那些个体的声音,它们共同补全并完善了这场完整的合唱。

     

    ——《生活指南》里尔克 

     

     

    在这个世界,理性与功利常常支配着我们的选择,但真正触动心弦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无用、却令人驻足的瞬间。

     

    在孙瑞祥的观看语境下,我们缓缓进入静物的呼吸频率。他镜头下的静物作为记忆的载体,带着过去的痕迹和被时间触摸过的质地。摄影可以让物件成为记忆的显影纸,既是物,也是隐喻——每一片折痕、每一抹阴影,都是某个时刻的回声,它们被放置在此,不是为了被观看,而是为了被记起。摄影轻轻掀开它的边角,让那层沉睡的空气与我们相遇。静物的表面,光线缓步行走,仿佛在翻阅一本极薄的相册。摄影凝视被忽略的细节,让光影与物体的呼吸穿透陶釉的细孔、木纹的褶皱与布料的纤丝,缓缓渗入时间的纹理之中。

     

    本次展览以静物为叙事起点,作品系列《静日》,既是安静的日子,也是将近日常的注视。从眼前的近日出发,进入一种更深、更缓、更持久的凝视状态。犹如一位诗人手持生活指南,带领我们穿梭于日常的表象与内涵之间。它不拘泥于功能性叙述,而是在静谧的影像细节中探寻日常物件背后的质感、情绪与存在感。展览通过感知、认知与视角等主题,交织看似简单的日常符号与深蕴文化、哲学的意义,透过影像赋予平凡事物非凡生命,引发过去与现在、艺术与文学间的对话。艺术家在工作室中珍藏的物品,成为观察与想象融合的见证。作品避免明显的感情流露,以克制的姿态指引我们回归观看本质,鼓励观者与视觉世界直接互动,去体察每一个被凝固的瞬间。

     

    在这里,作品的意义不被固定,而是在诗意的层次中时隐时现。孙瑞祥本能地记录形式的无常,却选择用直白的叙事传递情感。他坚信,相较于摄影的主题,观看本身更为重要。那些反复出现的母题与日常物——石块、楼梯、干花、肖像与树木——是他创作的基石,更是引领观者重返生活本源的指南。孙瑞祥摆脱叙事窠臼,邀请观者专注于画面本身,感受那转瞬即逝的纯粹视觉体验。正如SIGMA BF相机所倡导的Beautiful Foolishness精神,摄影不再是简单记录,而是一次逆流而上的选择——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不被取代的美。

     

    此刻,时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物件之间的距离——当我们走近它们,我们触碰到自己的过去。这是一种来自近日的亲近感,也是来自静日的沉思力。它提醒我们,在生活的细节处,依然可以找到与世界对话的缝隙——近且真,静而丰。

  • 艺术家:孙瑞祥 他于1984 年出生于上海,是一位艺术家、摄影师及短片导演,擅长通过精致优雅的视角探讨存在与虚无的主题。2004年,他以时装模特身份前往巴黎,并于2007 年开始掌镜拍摄巴黎时装周的纪实摄影作品,随后受Karl Lagerfeld 邀请为CHANEL创作时装纪实摄影作品,并逐渐为巴黎当地杂志拍摄人物肖像及时装作品。2011 年回到上海后,他主攻人物肖像和艺术摄影。2018年,他深入云南,创作了一系列野生花卉的肖像作品。2019年,他前往纽约进修电影艺术。2020 年,他的摄影作品《陌生的日子》入围了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发现奖提名。2022 年,他作为导演完成了首部艺术短片。2024年,他继续经营位于上海的摄影工作室,并开始探索大画幅胶片摄影及传统暗房技术。

    艺术家:孙瑞祥

     

    他于1984 年出生于上海,是一位艺术家、摄影师及短片导演,擅长通过精致优雅的视角探讨存在与虚无的主题。2004年,他以时装模特身份前往巴黎,并于2007 年开始掌镜拍摄巴黎时装周的纪实摄影作品,随后受Karl Lagerfeld 邀请为CHANEL创作时装纪实摄影作品,并逐渐为巴黎当地杂志拍摄人物肖像及时装作品。2011 年回到上海后,他主攻人物肖像和艺术摄影。2018年,他深入云南,创作了一系列野生花卉的肖像作品。2019年,他前往纽约进修电影艺术。2020 年,他的摄影作品《陌生的日子》入围了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发现奖提名。2022 年,他作为导演完成了首部艺术短片。2024年,他继续经营位于上海的摄影工作室,并开始探索大画幅胶片摄影及传统暗房技术。

  • 策展人:王靖炜 艺术策展人。专注于空间场域中的艺术探索与策展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建筑系学士,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室内空间专业硕士。 她以建筑与空间的深厚学养为根基,致力于在策展中构建空间叙事,引发深层次的艺术思考。其策展方向聚焦于空间本体、艺术介入与公众体验的互动关系,通过独特的空间视角解读并呈现当代艺术议题。在艺术策展、空间装置、室内设计,品牌化等领域的实践中,她主张兼容并蓄,尊重空间特性,敬畏自然力量,回归本质思考,旨在于当下的时间维度中,探寻空间与艺术交织下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与美学表达。

    策展人:王靖炜

     

    艺术策展人。专注于空间场域中的艺术探索与策展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建筑系学士,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室内空间专业硕士。

     

    她以建筑与空间的深厚学养为根基,致力于在策展中构建空间叙事,引发深层次的艺术思考。其策展方向聚焦于空间本体、艺术介入与公众体验的互动关系,通过独特的空间视角解读并呈现当代艺术议题。在艺术策展、空间装置、室内设计,品牌化等领域的实践中,她主张兼容并蓄,尊重空间特性,敬畏自然力量,回归本质思考,旨在于当下的时间维度中,探寻空间与艺术交织下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与美学表达。

  • 孙瑞祥,《静日》系列,2025。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孙瑞祥,《静日》系列,2025。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孙瑞祥,《静日》系列,2025。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孙瑞祥,《静日》系列,2025。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孙瑞祥,《静日》系列,2025。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孙瑞祥,《静日》系列,2025。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关于适马

     

    SIGMA适马自1961年在日本创建以来,一直以影像为基点,深耕光学制造。影像创作与摄影工具密不可分。每一次按下快门的瞬间,或心潮澎湃,或冷静深思,都是创作者对时光的定格和摹写。一直以来,SIGMA适马秉持着成为定格重要瞬间之路上忠实伙伴的信念,陪伴创作者们共同体会影像艺术所带来的喜悦幸福。秉持着这样的理念,SIGMA适马始终坚持以高科技为目标,提供创新性的产品与服务,包括广受好评的SIGMA GLOBAL VISION系列、全画幅无反相机BFfp以及fp L系列、世界独一无二的三层传感器“Foveon X3”等等,为更多用户在各类艺术创作上提供更具个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