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山水 于当代影像中重访东方心源 东方的文化与精神,有着绵长的呼吸。在这份绵延中,如果说山水是最为默然宏大的叙事共生,家园,则是最微谧动人的眷恋。 对东方人而言,山水与家园,从来不仅仅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坐标,而是一种流动的共生方式。一缕炊烟可是归处,一片月光亦成故园。这种认知的自由,源于“外景即内景,内景生外景”的独特观照,使东方人对家园的眷恋与生长,如气与灵,游走于天地,可栖于一叶一隅,亦可散入万里山河。家园,因而成为一种流动的、呼吸的场域——客观环境与内心图景相互渗透,又共同编织的深刻联结。 然而,这种独属于东方人的浪漫自洽,正面临着当代语境的深刻冲击。时代以快速流变裹挟着人们聚焦现实的去处,于是,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存在开始断联悬置,我们心中的家园越来越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地方,或者说,归处。 本次展览中的影像作品,正是将尝试捕捉这种悬浮状态——艺术家以情为引,以景为形,在幻景与实景,传统与算法之中,寻觅家园之影。他们不再试图还原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通过影像的语法,探讨我们如何在碎片化的现实中重新构建归属感。 从天山到东海,跨越年代与地缘,艺术家们将内心闪烁一瞬的安宁集合于此,私人化的“家”概念,得以共同指向时代共同之“集体家园”。 同时,本次展览将试图接续这一脉络,探讨其于当代影像艺术中的转化与新生。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所带来的精神浮动浪潮中,何为“家园”?固态的边界日益模糊,流动的存在成为常态,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超越地缘的归属感。这些瞬间定格,虚实共生的画面,或许将成为解构与重塑“山水”这一深厚符号的绝佳媒介。那些被现代性遗忘的“残山剩水”,那些在时间中流变不再的方寸,那些仅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画面,艺术家们在这些“空荡”中探索,是否在其中,依然生长着脉延至今的“气”与 “灵”,亦或是某一丝触动的“情”与“思”。他们不再单纯聚焦具象的“山水”亦或是“家园”,而是以其为方法,切入对东方文化构成下个体存在本质的思辨。 何为山水,何为家园?天地广博,安处何在。 文 / 史民峰

    家园·山水

    于当代影像中重访东方心源

     

    东方的文化与精神,有着绵长的呼吸。在这份绵延中,如果说山水是最为默然宏大的叙事共生,家园,则是最微谧动人的眷恋。

     

    对东方人而言,山水与家园,从来不仅仅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坐标,而是一种流动的共生方式。一缕炊烟可是归处,一片月光亦成故园。这种认知的自由,源于“外景即内景,内景生外景”的独特观照,使东方人对家园的眷恋与生长,如气与灵,游走于天地,可栖于一叶一隅,亦可散入万里山河。家园,因而成为一种流动的、呼吸的场域——客观环境与内心图景相互渗透,又共同编织的深刻联结。

     

    然而,这种独属于东方人的浪漫自洽,正面临着当代语境的深刻冲击。时代以快速流变裹挟着人们聚焦现实的去处,于是,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存在开始断联悬置,我们心中的家园越来越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地方,或者说,归处。

     

    本次展览中的影像作品,正是将尝试捕捉这种悬浮状态——艺术家以情为引,以景为形,在幻景与实景,传统与算法之中,寻觅家园之影。他们不再试图还原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通过影像的语法,探讨我们如何在碎片化的现实中重新构建归属感。

     

    从天山到东海,跨越年代与地缘,艺术家们将内心闪烁一瞬的安宁集合于此,私人化的“家”概念,得以共同指向时代共同之“集体家园”。

     

    同时,本次展览将试图接续这一脉络,探讨其于当代影像艺术中的转化与新生。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所带来的精神浮动浪潮中,何为“家园”?固态的边界日益模糊,流动的存在成为常态,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超越地缘的归属感。这些瞬间定格,虚实共生的画面,或许将成为解构与重塑“山水”这一深厚符号的绝佳媒介。那些被现代性遗忘的“残山剩水”,那些在时间中流变不再的方寸,那些仅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画面,艺术家们在这些“空荡”中探索,是否在其中,依然生长着脉延至今的“气”与 “灵”,亦或是某一丝触动的“情”与“思”。他们不再单纯聚焦具象的“山水”亦或是“家园”,而是以其为方法,切入对东方文化构成下个体存在本质的思辨。

     

    何为山水,何为家园?天地广博,安处何在。

     

    文 / 史民峰

  • 艺术家&策展人:史民峰 影像艺术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印刷学院美术馆馆长。 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监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摄影教育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 主持2017、2025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摄影影像创作观念与现状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研究课题,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出版有《家山水》、《镜子中的地平线》、《摄影古典制作工艺教学与实践》、《设计色彩》等著作。 作品被国内外诸多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

    艺术家&策展人:史民峰

     

    影像艺术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印刷学院美术馆馆长。

     

    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监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摄影教育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

     

    主持2017、2025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摄影影像创作观念与现状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研究课题,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出版有《家山水》、《镜子中的地平线》、《摄影古典制作工艺教学与实践》、《设计色彩》等著作。

     

    作品被国内外诸多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

  • 艺术家:董旭琦 董旭琦,湖北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图像艺术创作、古典工艺研究。作品入选“传承与创新”2025手工工艺摄影作品大展、“脊梁”——2024长江青年影像展、新疆第22、23届摄影艺术作品展等,作品展出于丽水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展、新疆美术馆等。

    艺术家:董旭琦

     

    董旭琦,湖北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图像艺术创作、古典工艺研究。作品入选“传承与创新”2025手工工艺摄影作品大展、“脊梁”——2024长江青年影像展、新疆第22、23届摄影艺术作品展等,作品展出于丽水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展、新疆美术馆等。

  • 艺术家:李若瑜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航拍摄影家协会会员。 本科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摄影专业,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摄影专业,现就职于信阳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参与国家艺术基金交流传播项目《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中国摄影家协会吴印咸教育资助项目《当代摄影教育中的乡村振兴图景》。参编著作《为有牺牲多壮志》,并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论文《数字摄影技术与传统摄影对比研究》发表国家级刊物《旅游与摄影》。 摄影作品《窥》获河南省第十七届新人新作摄影展一等奖;《无处不在》获河南省 2023 年高校摄影作品联展一等奖;视频作品《一生伤残终无悔》入选河南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艺作品展影像展入选奖(最高奖);《重走红旗渠》获河南省“我眼中的大美中原”优秀作品展二等奖;《针孔摄影-假风景》获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摄影展入选奖;《时代印迹》获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摄影展入选奖;《女性饮酒说明书》获第24 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入选奖;《非遗拾遗》获中国中部人像摄影大赛暨大学生人像摄影展三等奖;《时代印迹》获“牢记嘱托·精神永在”全国摄影作品展三等奖。

    艺术家:李若瑜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航拍摄影家协会会员。

     

    本科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摄影专业,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摄影专业,现就职于信阳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参与国家艺术基金交流传播项目《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中国摄影家协会吴印咸教育资助项目《当代摄影教育中的乡村振兴图景》。参编著作《为有牺牲多壮志》,并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论文《数字摄影技术与传统摄影对比研究》发表国家级刊物《旅游与摄影》。

     

    摄影作品《窥》获河南省第十七届新人新作摄影展一等奖;《无处不在》获河南省 2023 年高校摄影作品联展一等奖;视频作品《一生伤残终无悔》入选河南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艺作品展影像展入选奖(最高奖);《重走红旗渠》获河南省“我眼中的大美中原”优秀作品展二等奖;《针孔摄影-假风景》获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摄影展入选奖;《时代印迹》获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摄影展入选奖;《女性饮酒说明书》获第24 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入选奖;《非遗拾遗》获中国中部人像摄影大赛暨大学生人像摄影展三等奖;《时代印迹》获“牢记嘱托·精神永在”全国摄影作品展三等奖。

  • 艺术家:李添翼 李添翼,山东泰安人,昆明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本科就读于青岛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现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影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2024年参与云南省摄影家协会青年摄影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办,寻甸县美术馆承办的2024先锋镇农村影像调查项目。2024年参与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课题《云南近代摄影史研究:1896-1949》工作。2025年被录取为国家艺术基金《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学员。作品《边界之外》获第十一届重庆市摄影艺术展览铜奖。作品《远近之间》入选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作品《是什么塑造了我们》入选协同与延展——第十三届学院摄影奖。

    艺术家:李添翼

     

    李添翼,山东泰安人,昆明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本科就读于青岛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现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影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2024年参与云南省摄影家协会青年摄影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办,寻甸县美术馆承办的2024先锋镇农村影像调查项目。2024年参与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课题《云南近代摄影史研究:1896-1949》工作。2025年被录取为国家艺术基金《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学员。作品《边界之外》获第十一届重庆市摄影艺术展览铜奖。作品《远近之间》入选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作品《是什么塑造了我们》入选协同与延展——第十三届学院摄影奖。

  • 艺术家:李雅真 李雅真,女,福建泉州人。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硕士及福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特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作品从个人经历出发探讨时间和记忆。 参展经历: 2024年,中国浙江,摄影作品《时间的渡口》,第五届景行“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 2024年,中国平遥,摄影作品《时间的渡口》,PIP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女性摄影展 2024年,中国西双版纳,摄影作品《时间的渡口》,“一条大河”西双版纳国际摄影节 2025年,中国山东,摄影作品《时间的渡口》,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 2025年,中国丽水,摄影作品《时间之河》,2025“传承与创新“手工艺作品大展 2025年,英国伦敦佳士得,摄影作品《舞台》,华人镜界GSPA国际摄影大赛奖回顾展

    艺术家:李雅真

     

    李雅真,女,福建泉州人。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硕士及福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特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作品从个人经历出发探讨时间和记忆。

     

    参展经历:

    2024年,中国浙江,摄影作品《时间的渡口》,第五届景行“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

    2024年,中国平遥,摄影作品《时间的渡口》,PIP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女性摄影展

    2024年,中国西双版纳,摄影作品《时间的渡口》,“一条大河”西双版纳国际摄影节

    2025年,中国山东,摄影作品《时间的渡口》,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

    2025年,中国丽水,摄影作品《时间之河》,2025“传承与创新“手工艺作品大展

    2025年,英国伦敦佳士得,摄影作品《舞台》,华人镜界GSPA国际摄影大赛奖回顾展

  • 艺术家:李泽生 四川传媒学院教师 本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入选参加北京印刷学院国家艺术基金“AI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作品《尘相》入选意大利博洛尼亚ART CITY、平遥摄影节、亚洲当代大学生摄影巡展、陕西省大学生摄影大展优秀奖、博洛尼亚BIANCA NOTTE白夜艺术展摄影单元、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组织策展平遥国际摄影节“渐行渐远”博洛尼亚美院三人展;意大利BLUE画廊个展;入选第十五届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展览。

    艺术家:李泽生

     

    四川传媒学院教师

     

    本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入选参加北京印刷学院国家艺术基金“AI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作品《尘相》入选意大利博洛尼亚ART CITY、平遥摄影节、亚洲当代大学生摄影巡展、陕西省大学生摄影大展优秀奖、博洛尼亚BIANCA NOTTE白夜艺术展摄影单元、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组织策展平遥国际摄影节“渐行渐远”博洛尼亚美院三人展;意大利BLUE画廊个展;入选第十五届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展览。

  • 艺术家:刘禹扬 刘禹扬(b.1991),摄影师,现居四川成都。他以长期的纪实实践为基础,在现实与艺术表达之间营造出微妙的张力。他的作品关注人与生活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冷静的视角和美感作为通往图像隐喻的路径。他曾获得百达摄影奖(2025)、徕卡奥斯卡·巴纳克奖(2021)等的提名,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项目(2025)与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2018)。

    艺术家:刘禹扬

     

    刘禹扬(b.1991),摄影师,现居四川成都。他以长期的纪实实践为基础,在现实与艺术表达之间营造出微妙的张力。他的作品关注人与生活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冷静的视角和美感作为通往图像隐喻的路径。他曾获得百达摄影奖(2025)、徕卡奥斯卡·巴纳克奖(2021)等的提名,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项目(2025)与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2018)。

  • 艺术家:马楠 讲师,博士,广东金融学院美育中心主任。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建课题、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海外名师'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和项目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艺术与设计创作领域多次斩获重要赛事奖项。 2021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展暨第六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江门市美术馆,江门,中国 2014年'超敏反应'青年艺术,汇谷艺术空间,广州,中国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展,广东省图书馆,广州,中国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0年新媒体艺术10年成果展,师大美术馆,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国 2008年第一届华美学生影像展,师大美术馆,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国 2008年色诱·新疆摄影展,师大美术馆,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国

    艺术家:马楠

     

    讲师,博士,广东金融学院美育中心主任。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建课题、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海外名师"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和项目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艺术与设计创作领域多次斩获重要赛事奖项。

     

    2021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展暨第六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江门市美术馆,江门,中国

    2014年"超敏反应"青年艺术,汇谷艺术空间,广州,中国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展,广东省图书馆,广州,中国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0年新媒体艺术10年成果展,师大美术馆,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国

    2008年第一届华美学生影像展,师大美术馆,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国

    2008年色诱·新疆摄影展,师大美术馆,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国

  • 艺术家:王望 王望,1987年生,中国新锐青年摄影艺术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摄影师。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河南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高校摄影分会副秘书长。 作品多次获全国摄影艺术展、“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河南摄影“金路奖”、河南省摄影艺术展等国家级省级大展奖项。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多次于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版有《第三只眼》《中文版 Adobe Photoshop教程》《摄影基础教程》等著作。作品被国内美术馆和专业机构收藏。

    艺术家:王望

     

    王望,1987年生,中国新锐青年摄影艺术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摄影师。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河南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高校摄影分会副秘书长。

     

    作品多次获全国摄影艺术展、“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河南摄影“金路奖”、河南省摄影艺术展等国家级省级大展奖项。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多次于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版有《第三只眼》《中文版 Adobe Photoshop教程》《摄影基础教程》等著作。作品被国内美术馆和专业机构收藏。

  • 艺术家:熊子仪 独立摄影师,视觉艺术创作者。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研究方向为影像艺术创作与研究。 作品曾入选2025仁川世界大学摄影节、202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展览、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满中国'公益广告等。

    艺术家:熊子仪

     

    独立摄影师,视觉艺术创作者。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研究方向为影像艺术创作与研究。

     

    作品曾入选2025仁川世界大学摄影节、202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展览、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满中国"公益广告等。

     

  • 艺术家:张越 Yue Zhang 张越,1983年出生于泰安东平,师范毕业后回家乡任小学美术教师,摄影及纪录片爱好者,长期关注历史文化与现代博弈下的空间再造与个体生命体验。2018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优评析社会类一等作品;2020年,摄影作品《猜猜我有多爱你》被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2021年,两集黄河滩区迁建纪录片《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2021年,组照《出滩记》获山东省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金奖,组照《100.37》、《脱贫车间》同时入选;2022年,组照《大野既潴》入选第五届宁波国际摄影周江河长卷单元;2023年,入选第十三季还乡计划,并完成摄影手作书《你还记得吗》。2019、2025年两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摄影类培训项目。

    艺术家:张越 Yue Zhang

     

    张越,1983年出生于泰安东平,师范毕业后回家乡任小学美术教师,摄影及纪录片爱好者,长期关注历史文化与现代博弈下的空间再造与个体生命体验。2018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优评析社会类一等作品;2020年,摄影作品《猜猜我有多爱你》被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2021年,两集黄河滩区迁建纪录片《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2021年,组照《出滩记》获山东省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金奖,组照《100.37》、《脱贫车间》同时入选;2022年,组照《大野既潴》入选第五届宁波国际摄影周江河长卷单元2023年,入选第十三季还乡计划,并完成摄影手作书《你还记得吗》。2019、2025年两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摄影类培训项目。

  • 艺术家:赵威 赵威,河南开封人,高校教师。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开封市摄影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秘书长。赵威的创作主要包括静态影像和装置等,主要研究方向是亲密关系及当代摄影,主要关注社会生活等问题。 曾获郎静山130岁纪念摄影大赛、第十二届学院摄影奖、河南省首届青年摄影大展、河南省新人新作展、中俄建交75周年摄影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宁波国际摄影周、丽水国际摄影节优秀奖等奖项。作品曾展出在中华世纪坛、中国摄协宁波艺术中心、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省文化馆、郑州市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影像艺术中心、树洞美术馆等展馆。曾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

    艺术家:赵威

     

    赵威,河南开封人,高校教师。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开封市摄影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秘书长。赵威的创作主要包括静态影像和装置等,主要研究方向是亲密关系及当代摄影,主要关注社会生活等问题。

     

    曾获郎静山130岁纪念摄影大赛、第十二届学院摄影奖、河南省首届青年摄影大展、河南省新人新作展、中俄建交75周年摄影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宁波国际摄影周、丽水国际摄影节优秀奖等奖项。作品曾展出在中华世纪坛、中国摄协宁波艺术中心、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省文化馆、郑州市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影像艺术中心、树洞美术馆等展馆。曾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

  • 艺术家:郑超 郑超,湖北秭归人,现居泉州。任教于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作品主要涉及摄影、油画与纪录片。 先后参展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作品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宁波国际摄影周,大理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节,丽水摄影节,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厦门等。作品先后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艺术家:郑超

     

    郑超,湖北秭归人,现居泉州。任教于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作品主要涉及摄影、油画与纪录片。

     

    先后参展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作品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宁波国际摄影周,大理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节,丽水摄影节,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厦门等。作品先后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 史民峰,《丽日 嵖岈山》(长幅),2023年。纸本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董旭琦,《荒原的回响》,2025年。混合蓝晒,60 × 6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赵威,《翻过这座山》,2024年。黑白摄影。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李若瑜,《流逝的假风景》,2024年。针孔摄影,106 × 6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张越,《汶水汤汤》,2020年。银盐胶片和艺术微喷,100 × 8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刘禹扬,《飞行,降落,然后欢庆》系列,2025年。艺术微喷,200 × 15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