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后》之后 《<酒后>之后》是一部讨论亲密关系的作品,由《酒后》与《之后》两个有延续性的爱情故事组成。 《酒后》是由十七个摄影灯箱呈现的,改编自凌叔华1925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个情与欲/自由与忠诚的故事,被视为“五四”时期女性情爱意识觉醒与表达的典型范本。艺术家将《酒后》拍摄地设置在了抗战时期凌叔华随国立武汉大学西迁乐山的旧址,乐山同时是她与英国文豪弗吉尼亚·伍尔夫通信交往的发生地,这段交往史中还暗含了凌叔华本人的情感史。 《之后》是《酒后》的延续,发生在上海,为三幕式结构,通过多屏与同屏录像呈现了两个不同的故事走向。也是剧中丈夫对妻子“如果我也要亲,你许不许”这个问题回答的上下文信息。 在日常中,爱情生活要么被人们视为个人隐私避免与别人谈论;另一方面,当情爱事件作为八卦流传时,则不可避免地被庸俗化。尤其在网络上,只需几个带有强烈道德说教感的贬义词就能使处于爱情中的人们胆战心惊。整整一百年前凌叔华所提出的关于爱情的问题在今天仍然无法达成基本的社会共识,甚至更分裂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如果个人的爱情生活蒙上了羞耻的灰尘,那我们的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因此艺术家希望能以艺术的方式严肃的、公开的展开讨论。 在图像与叙事方面,艺术家从图用(visual pragmatics)视角出发,持续探讨综合影像作品中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和文本的内外部关系。具体涉及到:动、静两种图像模态是否在叙事层面上具可转换性;文本是否可以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来被观看;文本可以以哪些的形式存在于作品之中,又可以以哪些不同的方式被阅读/观看。同样一批《酒后》的素材,当以静态模态呈现时,是凌叔华《酒后》的视觉再现;当作为元图像出现在《之后》中则又成为了另一段叙事中的隐藏命题。另外,艺术家还明确地指出了一个认知语言学中的现象:语词/语句在语境缺乏的情况下,其意义几乎都是不确定的。正如对《之后》中丈夫的回答“没问题,别让我知道就好了”的解读,完全取决于观众究竟采信分屏录像所提供的上下文中的哪部分作为推理前提,它将直接决定故事结局的走向。 文 / 曹梦芹

    《酒后》之后

     

    <酒后>之后》是一部讨论亲密关系的作品,由《酒后》与《之后》两个有延续性的爱情故事组成。

     

    《酒后》是由十七个摄影灯箱呈现的,改编自凌叔华1925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个情与欲/自由与忠诚的故事,被视为“五四”时期女性情爱意识觉醒与表达的典型范本。艺术家将《酒后》拍摄地设置在了抗战时期凌叔华随国立武汉大学西迁乐山的旧址,乐山同时是她与英国文豪弗吉尼亚·伍尔夫通信交往的发生地,这段交往史中还暗含了凌叔华本人的情感史。

     

    《之后》是《酒后》的延续,发生在上海,为三幕式结构,通过多屏与同屏录像呈现了两个不同的故事走向。也是剧中丈夫对妻子“如果我也要亲,你许不许”这个问题回答的上下文信息。

     

    在日常中,爱情生活要么被人们视为个人隐私避免与别人谈论;另一方面,当情爱事件作为八卦流传时,则不可避免地被庸俗化。尤其在网络上,只需几个带有强烈道德说教感的贬义词就能使处于爱情中的人们胆战心惊。整整一百年前凌叔华所提出的关于爱情的问题在今天仍然无法达成基本的社会共识,甚至更分裂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如果个人的爱情生活蒙上了羞耻的灰尘,那我们的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因此艺术家希望能以艺术的方式严肃的、公开的展开讨论。

     

    在图像与叙事方面,艺术家从图用(visual pragmatics)视角出发,持续探讨综合影像作品中静态图像、动态图像文本的内外部关系。具体涉及到:动、静两种图像模态是否在叙事层面上具可转换性;文本是否可以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来被观看;文本可以以哪些的形式存在于作品之中,又可以以哪些不同的方式被阅读/观看。同样一批《酒后》的素材,当以静态模态呈现时,是凌叔华《酒后》的视觉再现;当作为元图像出现在《之后》中则又成为了另一段叙事中的隐藏命题。另外,艺术家还明确地指出了一个认知语言学中的现象:语词/语句在语境缺乏的情况下,其意义几乎都是不确定的。正如对《之后》中丈夫的回答“没问题,别让我知道就好了”的解读,完全取决于观众究竟采信分屏录像所提供的上下文中的哪部分作为推理前提,它将直接决定故事结局的走向。

     

    文 / 曹梦芹

  • 艺术家:曹梦芹 曹梦芹是一位来自上海的视觉艺术家,主要从事静态摄影与综合影像的创作。 在静态摄影方面,时间与空间的同框是其主要研究实践的命题,多以佛造像、山水等传统母题为载体。这与他曾任职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图像多模态语料库建设的经历有关。其中以2020年《园野佛踪》与2023年《须弥妙光》展览作品为代表。 综合影像则主要聚焦于在物理空间中如何进行多模态叙事的探索,作品通常以展览的形式来呈现,并与其他艺术家展开广泛的合作,纳入诸如书法、篆刻、声音、文本、现场表演等模态来共构作品。其中以2008年影像-音乐-诗歌项目《相对阴影》、2017年在苏州同里耕乐堂中的巨型针孔摄影装置《耕乐堂》、2024年展览《本埠新闻栏编辑室里一札废稿上的故事》与2025年个人项目《六〇五》为典型。

    艺术家:曹梦芹

     

    曹梦芹是一位来自上海的视觉艺术家,主要从事静态摄影与综合影像的创作。

     

    在静态摄影方面,时间与空间的同框是其主要研究实践的命题,多以佛造像、山水等传统母题为载体。这与他曾任职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图像多模态语料库建设的经历有关。其中以2020年《园野佛踪》与2023年《须弥妙光》展览作品为代表。

    综合影像则主要聚焦于在物理空间中如何进行多模态叙事的探索,作品通常以展览的形式来呈现,并与其他艺术家展开广泛的合作,纳入诸如书法、篆刻、声音、文本、现场表演等模态来共构作品。其中以2008年影像-音乐-诗歌项目《相对阴影》、2017年在苏州同里耕乐堂中的巨型针孔摄影装置《耕乐堂》、2024年展览《本埠新闻栏编辑室里一札废稿上的故事》与2025年个人项目《六〇五》为典型。

  • 策展人:黄云鹤 全摄影 & 一个艺术画廊总监、艺直购艺术品线上交易平台联合创始人、艺直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策展人:黄云鹤

     

    全摄影 & 一个艺术画廊总监、艺直购艺术品线上交易平台联合创始人、艺直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 曹梦芹,《之后 I》,2025年。静态影像,110 × 73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曹梦芹,《之后 III》,2025年。静态影像,110 × 73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曹梦芹,《<之后>Screen 2.1》,2025年。4K双屏录像-左侧,20″。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曹梦芹,《5.1 山饮》,2024年。灯箱,100 × 3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曹梦芹,《6.4 也不曾给他盖上点》,2024年。灯箱,100 × 3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曹梦芹,《落幕》,2024年。灯箱,38 × 65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全摄影和一个艺术

     

    全摄影画廊(OFOTO Gallery)2006年正式成立于上海M50。合作国内外艺术家一百多位,成功举办了上百个展览,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策展人或学术主持。全摄影积极开展与其他国际画廊、机构的交流合作。2009年,画廊扩展出“一个艺术(ANART Space)”,作为展示更丰富多元的当代艺术形式的空间。全摄影和一个艺术(OFOTO & ANART)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关注在观念和技法上有独到之处的艺术家,发掘培养有潜质的艺术新锐,为其提供展示、交流、评估的平台,并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推向国内外艺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