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易连开始有规律地记录自己的梦境,日记般的叙述与罗列,并在数千个日夜中不断重复,这是作品《痴人说梦》的开始。从梦境通过语言完成的那一刻起,它们独立存在,有了新的意义与结构。在这10年完整且不断延长的时间里,易连逐渐形成了他自己方法论的主要方面。一个介乎于梦境与现实的场景常常出现在他同期的许多作品当中,安静又神秘,充满了不可知与疑问,但又充满想象。类似于奇异的戏剧表演,许多元素在梦境中出现又消失,荒山野岭,枝丫交错的树林,动物斑驳隐逸的身影等等。那些被描述的全部场景与精神的质感,那些徘徊在家乡山水中的故事与人们,都不再消失。它们只是以另一种的形式,重现在呓语的每一个片段。易连始终保留一个第三人称的视角来观看,而通过作品体现出的公共性正是他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是如何理解或者试图理解他人(他者)作为另一个生命个体的感受或者处境。虽然影像不同于梦境,但是艺术家认为,作为一种无法直接体验的影像生产,所有媒介都成为梦的外化部分,互为解释并体验。而与影像本身,似乎与梦保持某种同源性,这也是重新梳理并理解易连作品的途径。
——蔡丽媛
1987年生于江西宜春,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杭州。易连的创作形式包括影像、装置、摄影、绘画等。他的作品往往基于个体的生命经验而非纯粹抽象的概念或形式,早期作品侧重于图像中的叙事、超现实场景的营造以及切身经验中荒诞感的捕捉;近几年的创作围绕他者、沟通等关键词展开,艺术家意识到与他者沟通的复杂性、不可能性及多层次,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获得一种路径,得以去连接、理解和体验他者(人/物/生命体),也重新抵达和认识自己。“艺术这件事的魅力在于能做到这点,与他者共享信息以及与更多产生关联”。近期个展有:“折叠折叠折叠折叠-易连个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艺术中心,深圳(2021);“易连-天堂电影院”,本来画廊,广州(2018);曾两次参加上海双年展(第12届“禹歩”以及第9届“重新发电”),PSA,上海(2012,2018);获得2019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作品被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以及尧山当代艺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周一闭馆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号A
电话:+86 10 64322663
场地合作:+86 15011538892
周二至周日 09:30-17:30 周一闭馆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
商务营运中心二号楼三楼
电话:+86 18650432928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