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雨哲个展——景观的消融

2021年12月18日 - 2022年2月13日 厦门

前言

文/肖瑞昀

 

 

钟雨哲作品不同于人们使用相机捕捉转瞬即逝的瞬间,他展现的是时间的痕迹。时间并非完全消逝,而是融合在其画面的空间之内。

 

《动物园》系列拍摄的是上海和纽约的动物园,画面上却不见动物的踪迹。在相机快门持续开启的过程中,钟雨哲帮助动物们完成了“逃亡计划”,只留下一个个空旷的动物生存图景。视觉画面中呈现出动物的“幽灵”状态,这种不在场让观众将关注点放在了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上,特别是多处人类强行植入的场景。作品呈现出人们对于动物的想象,讨论诸多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与冲突问题。

 

这组作品以大尺幅画面再现其景观空间,这种近似全景视角的方式,印证了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讨论的社会权力关系1。与此对应的《人物园》系列,由一幅大尺幅影像和一组雕塑组成。影像作品参照人类看动物的角度,以镜像的思维来反思看待人类自身。雕塑扭曲的形态,更凸显了在内卷的社会中对于人类本身的异化。

 

作品《远去的熟知》,钟雨哲将上海的16处城市景观进行多重曝光。作品模糊了时间属性,显现更为纯粹的历史或现代空间;《空城祭》透过长曝光的方式将日常拥挤的上海城市街道,变成空无一人的街景,并且融入声音延展了照片的时空情境 。

 

钟雨哲着迷于时间的延绵。《迷忆》将视角转向微小的私人景观——儿时的物件,拍摄画面层层叠加,如同时间累积的灰尘。作品一部分翻拍自熟悉的家庭照片,那是我们对于家庭生活的初始记忆,模糊的肖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情感上的共感。另一层时光的追忆则拍摄了书信、玩具、相机等成长时期的物件,以近似拓片的视觉形式呈现,时间的纵深感愈加延长。

 

钟雨哲借用不同于肉眼的相机观看身边所处的景观,并对时间的进程进行了处理,作品用另一种方式使得时间变得可以感知。与此同时,他不断反思人与自然、社会的边界,以及控制和异化等关系问题。景观空间转化成了时间的容器,诸多讨论穿行于作品的时空之中。

 

注:《规训与惩罚》(1975),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著,书中采用了圆形监狱的模式,描述监狱中的全景式监视,讨论观看与地点之间的权力关系。